教科文组织启动环境DNA项目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解锁”知识

None
None
哈通社/巴黎/10月19日 —— 据联合国新闻处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天启动了一项极具雄心的项目,旨在运用尖端的环境DNA技术(简称eDNA)来研究该组织海洋世界遗产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环境DNA技术涉及收集和分析从环境(土壤、水、空气)而非单个有机体中收集的样本。

在教科文组织的项目中,科学家和当地居民将从选定的海洋世界遗产地的废弃物、鱼类粘液或细胞中收集遗传物质,以监测鱼类物种情况,包括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物种。

教科文组织表示,为期2年的环境DNA项目将帮助衡量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冲击,及其对海洋世界遗产地海洋生物分布和迁徙模式的影响。

气候变化正在影响水下生物

该项目在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年)之初启动,将加深公众对全球趋势的了解,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努力提供参考,并确保子孙后代继续受惠于海洋提供的各类服务。

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奥托内(Ernesto Ottone R.)表示,海洋世界遗产地在保护具有突出价值的海洋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为公众提供享受和保护海洋环境的机会。

他指出,气候变化正在影响着水下生物的行为和分布,人们必须了解现状以便能够根据形势变化调整保护工作。

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助理总干事兼执行秘书拉比宁(Vladimir Ryabinin)表示,环境DNA采样可以提供一种创新的、负担得起且迫切需要的能力,以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和行为,并以更可持续的方式管理海洋资源。

疗愈海洋的希望之光

教科文组织的海洋世界遗产地因其独有的生物多样性、特殊的生态系统及反映了地球历史的重要阶段而广为人知。

自1981年首个海洋遗产地——澳大利亚的大堡礁被列入该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以来,该《名录》已构建起由50个海洋遗产地组成的全球网络,它们是疗愈海洋的希望之光。

在海洋监测和数据收集中使用环境DNA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教科文组织这一开创性的项目将改进采样和数据管理的标准程序。此项目将首次在多个海洋保护区采用一套统一的方法,因而在向公众提供这些数据的同时,它还将标志着全球采样和数据监测及管理实践标准的诞生。

当地居民采样,实验室测序

教科文组织表示,当地居民将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项目,完成水样采集、过滤、修复环境DNA等工作,然后专门的实验室将给这些环境DNA测序。

所有数据将由海洋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OBIS)处理和发布,该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关于海洋物种分布和多样性的开放性数据系统,由数千名科学家、数据管理人员和用户组成的全球网络共同予以维护和支持。它致力于增进我们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并帮助制定监测指标,为保护和管理政策提供信息。

环境DNA项目由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和世界遗产中心实施,荷兰佛兰德省政府提供支持。

正在阅读